2006年牛仔布市場產銷形勢淺析
2007-08-07 來源:全球紡織網 文字:[
大 中 小 ]
2006年國內牛仔布市場銷售形勢總體欠佳,和去年同期比較,今年國內牛仔布市場行情上漲乏力,企業(yè)收益下降、出口訂單流失較為嚴重。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原料價格高位運行、紡織品出口配額受限和人民幣持續(xù)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出口競爭力削弱,行業(yè)利潤被進一步壓縮;二是牛仔布市場流行周期的影響,市場需求不旺;三是牛仔布市場總體供過于求的局面未有改觀。
一、市場銷售總體欠佳 牛仔行情上漲乏力
受市場需求升溫的影響,1-5月份,國內牛仔布市場產銷形勢總體較好,5月中下旬以后國內牛仔布市場形勢逐步下滑,主要是零散的小批量訂單,大單偏少。至7月份,國內牛仔布市場行情達到了低谷,市場出貨遲鈍,企業(yè)生產形勢較為嚴峻,織造企業(yè)停機停產、減產限產相當普遍,國內主要地區(qū)的織造企業(yè)開機率在40%-50%左右,大中型企業(yè)集團減產三成以上,開機率也普遍不足70%。8月下旬開始,因季節(jié)性需求的回暖,下游采購量增加,國內牛仔布市場訂單增多,行情出現了啟動跡象。至9月份,市場行情有明顯的好轉,牛仔布市場交易趨于活躍,外銷市場主要面向香港及東南亞市場,歐美市場出口處恢復中,國內織造企業(yè)開機率升至80%以上,大中型企業(yè)已出現滿負荷運轉。10月份,隨著人民幣升值加速、紡織品出口退稅下調的效應顯現,買賣雙方的觀望情緒上升,山東淄博、棗莊和廣東中山、新塘等地織造企業(yè)訂單流失,當月不少企業(yè)銷量銳減50%,牛仔布市場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二、出口市場不活躍 主銷市場在國內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牛仔布市場銷售達到高峰,之后幾年我國牛仔布產量節(jié)節(jié)下滑,出口市場萎縮,目前,國內市場成了我國牛仔行業(yè)的主要消費市場。
據統(tǒng)計,1995年,我國牛仔布出口量7.57億米,占全國牛仔布產量的74.5%;去年(2005年)我國牛仔布出口量4.81億米,直接出口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1/5左右。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牛仔布出口4.13億米,同比增長13.9%,出口比重仍大大低于2002年以前。純棉牛仔布平均每米出口單價約為1.71美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棉混紡牛仔布為1.30美元,同比下降14.5%。
由于我國牛仔布生產規(guī)模較大,基本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因此進口量相對較小,且進口主要體現在牛仔布的加工貿易方面。
2006年1-9月純棉牛仔布進口量約1.11億米,平均每米單價1.34美元,1-9月份棉混紡牛仔布進口584萬米,平均每米單價2.91美元,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預計全年的總進口量接近1.55億米。
三、牛仔用紗打破單一氣流紡格局
環(huán)錠紡紗和花式紗線比重上升
2000年以前,我國超過80%-90%的牛仔布用紗是氣流紡紗。環(huán)綻紡紗在我國牛仔布生產中應用較少,所占比重不足10%;ㄊ郊喚在牛仔布用紗所占比重更小。據統(tǒng)計,1997年,我國牛仔工業(yè)共消耗了66.2萬噸氣流紡紗,占全國氣流紡紗產量70.81萬噸的93.5%。不過,2000年以來,我國牛仔布生產用紗出現了可喜的變化,打破了過去單一依靠氣流紡紗的格局,近來,環(huán)錠紡紗和花式紗線的比重在快速上升,目前由花式紗線織成的牛仔布較受歡迎。
(1)、氣流紡紗:以下腳料、落棉或低等級棉花為主要原料,主要紡粗支紗。牛仔布生產主要使用的氣流紡紗有OE7S、OE10S、OE12S、OE16S,其次是OE20S、OE21S、OE5.5S、OE8S竹節(jié)、OE10S竹節(jié)等規(guī)格產品。主要用來織造厚重型全棉牛仔布、彈力牛仔布和竹節(jié)牛仔布。
。2)、環(huán)錠紡紗:主要使用中等和中高等級棉為原料,生產全棉紗、精梳紗、麻棉、滌棉及其它混紡紗。以環(huán)錠紡紗7S、10S、12S、16S、21S/2、JC32/2等較為常見。
四、新型纖維呈增加趨勢
賦予牛仔布全新定義
國內牛仔布市場主要是普通的純棉牛仔布、竹節(jié)牛仔布和彈力牛仔布等三大類品種,因出口配額影響,今年麻棉牛仔布產銷量下降,紗線產品主要是純棉紗、竹節(jié)紗、彈力紗,其次是麻棉紗、金銀絲、滌綸長絲,其它品種如粘棉、絲棉、丙綸細旦絲、羊毛等所占比重不大,新型纖維使用比例總體不高,但呈增加趨勢。新產品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使用各種功能性纖維及天然纖維開發(fā)的各種新面料,如使用莫代爾、天絲等纖維素纖維、吸濕排汗纖維、羊毛、蠶絲、大豆纖維等進行交織混紡生產的面料;
。2)滌綸長絲/大豆蛋白紗交織面料,棉/大豆纖維牛仔布,外觀懸垂性好,光澤近似蠶絲織物,手感光滑柔軟,服用性好。
主要的牛仔布新品規(guī)格有:竹纖維、棉/竹纖維牛仔布58/60 10×32/2 80×50 1/3 9.0OZ、棉/大豆纖維牛仔布10×32/2 80×50 1/3 9.0OZ、棉/中空多孔纖維牛仔布10×200D/2 80×50 1/3 10.0OZ、天絲/棉牛仔布 40/2×JC32/2 106×46 7.0OZ、純天絲牛仔布 40/2×40/2 106×60 7.0OZ,杜邦公司開發(fā)的功能性Coolmax纖維,T-400彈性纖維,還有保健性纖維(遠紅外、抗紫外線、抗菌Seacell等)、仿生性纖維(蛋白質、甲殼質等)、高功能纖維(碳纖維、高收縮、香味等)、異形纖維、智能纖維等功能性纖維應用廣泛,賦予牛仔布全新的定義。
五、展望牛仔未來發(fā)展
家紡領域潛力較大
2002年我國牛仔布市場產銷兩旺,2003、04年牛仔布利潤連年下降,元氣大傷,2005、06年市場復蘇較為緩慢。
1、主要的困難:棉花、紗線是牛仔布生產基本的原料,占生產成本的70%,但近年國內棉花缺口擴大,棉花市場的不穩(wěn)定給牛仔布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另外,進口棉滑準稅政策對低等級棉花進口價格影響很大,從而大大增加了牛仔布生產企業(yè)的原料成本,
國外廠家采用環(huán)錠紡紗生產牛仔布以消除短棉紗及落棉,而在我國氣流紡紗仍占有主導地位,今后相當長的時間仍將如此,致使我國牛仔布用紗的質量良莠不齊,削弱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而在勞動力成本上已受到印巴、越南等國家的挑戰(zhàn),加之品牌上的缺失和產品開發(fā)投入的不足制約我國牛仔產業(yè)發(fā)展的后勁。
2、發(fā)展趨勢:
目前,國內牛仔布生產主要是原料和后整理上的變化,牛仔布用紗也正由氣流紡紗轉向環(huán)錠紡紗、竹節(jié)紗和其他花式紗。后整理主要是顏色上的變化和功能性的整理。
不過,國內絕大部分的牛仔布還局限于牛仔服裝的生產上,而且主要是用于牛仔褲的生產,在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牛仔布已被廣泛運用于床單、枕頭、窗簾等家紡家居用品,非服裝用途的牛仔布應用比重加大。國內牛仔布市場在家紡方面有較大潛力可挖。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頁]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