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汽車市場能否順利進入“黃金期”
2007-08-13 來源:中國汽車新網 文字:[
大 中 小 ]
有人把農村市場比作中國汽車市場“最后的金礦”,稱之為“金礦”雖然有些夸張,但是,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以及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汽車市場的潛力已經開始逐漸顯露。
需求量增長
上周末,筆者到近郊的農村調查,發(fā)現很多村子里都鋪的是水泥路,而每走十幾米,就能看到有汽車停在路邊。跟村民打聽以后才知道這些車子都是村里的人買的。
筆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村民,一位曾經干過木匠活兒的農民老王告訴筆者:“干木匠活兒有40年了,前幾年城里的弟弟告訴我,搞裝修很賺錢,于是我去學了點手藝,雇了幾個外地的工人,就干起來了,沒想到幾年下來也賺了十多萬。”他說,“現在,我剛把駕駛本考下來,打算買個面的,這樣拉著伙計們去城里開工也比較方便了。租車、打車的錢省下來,還可以拉點兒貨。”
老王買面的的想法是受到鄰居張奎的影響。5年前,張奎跟親戚借錢租了村里幾十畝地,蓋了溫室大棚,種的蔬菜運到城里總能賣個好價錢,很快,跟親戚借的錢還清了,還有了自己的積蓄。于是,張奎買了一輛皮卡用來送貨。既省了雇用司機、租車的錢,又方便了與其合作的飯店隨時送貨、隨叫隨到的需要。
筆者在采訪過程中發(fā)現,像老王和張奎這樣以工作為目的而買車的農民占到90%以上。而這部分農民恰恰是在工作過程中與城市的居民合作、相處,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熏陶,產生買車想法的。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城鎮(zhèn)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達到50%以上,也就是說,農村人口將從現在的70%下降到不足50%。而農民越來越多地受到城鎮(zhèn)居民消費意識的影響將成為必然。
另外,我國農村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僅能完成農村運輸量的30%左右,而這個數字在發(fā)達國家則是80%。也就是說,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意識的轉變,未來,汽車將會大量進入農村。
黃金期到來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村公路總長約為130萬公里,占全國公路總長的3/4。此外,在“十一五”規(guī)劃中提到,“十一五”期間,加快建設一大批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成為政府工作中重要內容之一。在此期間,國家將安排1000億元用以建設農村公路,作為交通運輸的載體,“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加快推進“通達”工程和“通暢”工程建設,5年內縣鄉(xiāng)公路增加30多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20萬公里,基本實現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建制村通公路,95%的鄉(xiāng)鎮(zhèn)和80%的建制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農村公路建設不僅要通路,而且要通車。
由此可見,農村公路建設將成為農村汽車市場開啟大門的必備條件。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蔣雷曾在去年的“中國農村汽車市場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上表示,“十一五”期間乃至更長的一段時間,我國農村汽車市場將進入黃金發(fā)展期。
他認為,新農村建設將促進農村汽車需求的增長和汽車市場的形成,為我國汽車工業(yè)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其中,有五大有利因素:一是國家投資重點轉向農村。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國家每年用于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將達到數千億元。二是農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將逐年提高。三是農村公路進一步改善。四是農村機動車開始進入升級換型期,汽車逐漸成為首選。五是新農村建設對運輸工具的需求旺盛。
少數企業(yè)看好農村市場
相較而言,國內汽車企業(yè)更加重視農村市場的開拓。
以上汽通用五菱為例,其微車品牌主要面向農村、縣鎮(zhèn)和二三級城市市場。2003年-2006年的產銷量分別為:18萬臺、23萬臺、33萬臺、46萬臺,年增長率在20%以上;2006年,上汽通用五菱以37.3%的市場占有率占據了微車市場首位。此外,還有長安、江淮、北汽等企業(yè),以及山東時風集團和五征集團等專門生產農用車的企業(yè),都在農村汽車市場有所行動。
盡管如此,看好農村市場的汽車企業(yè)仍在少數。有業(yè)內專家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各地農村的經濟條件和農民對汽車的需求差異較大,給車企的戰(zhàn)略部署帶來很多不便,導致一些企業(yè)不愿輕易涉足農村市場。此外,能否生產出適合中國農村使用的汽車也是車企所面臨的問題。
而農用車生產企業(yè)則必須面臨產品技術更新換代的壓力。由于排放和安全性問題使農用車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很多限制,要在提高技術含量和控制成本之間找到權衡則是考驗農用車企的關鍵。
有關部門預計,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4億輛,而這高達1億多的潛在客戶,主要來自現在汽車保有量還遠未飽和的城鎮(zhèn)和農村,這些地域蘊藏著巨大的汽車產品消費潛力。
有專家提出,農村市場的壯大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切實從農村角度思考問題,切實從農民利益出發(fā),引導汽車企業(yè)生產出適合農民用的車。
此外,應盡量減少農民在購買、使用過程中的成本,并在行車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優(yōu)惠政策,以激發(fā)農民的購車熱情。(王坤)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頁]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