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2011年房產被“控”事件
2011-12-29 來源:弘博報告網 文字:[    ]
 
弘博導讀
   2011年的樓市大事件雖多,但都與一個“控”字相關,樓市調控、限購令,“控”字一出,樓市人心惶惶,控太多,真是傷不起。2011年被“控”事件假離婚”、“限價令”,“控”字之下,真是一招更比一招高。
 
   No1.:假離婚
事件解讀
  “限購令”一出臺,各種假離婚陸續(xù)盛行起來。兩本離婚證,一張單身證明,工本費加打印費,總共也就9元錢。在辦理假離婚手續(xù)的人眼里,婚姻算不了什么,一紙證書更算不了什么,買一套房子既可以增值保值,又可以和cpi賽跑,這才是最實惠的。
♣弘博點評
   以前為了結婚而買房,現(xiàn)在時為了買房而離婚,買房的童鞋真心傷不起。
  No2.:“限價”代“限購”
♣事件解讀
   限購令一出臺,各地為規(guī)避限購令的高招也陸續(xù)亮相。
   6月中旬,河北省香河縣率先下發(fā)通知,要求限制本行政區(qū)域內新建商品住房的預售、銷售價格。
   無獨有偶,說起“限價”,廣東不得不提,中山“51天限價令”一出臺,立刻“亮”了,中山也成為了繼從化、增城、佛山、韶關、珠海之后廣東的第五個限價城市。
♣弘博點評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政府的智慧一撥高過一撥。
   No3.:海外購房潮
♣事件解讀
   “限購”、“限價”,大大抑制了樓市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在國內,手中有資金卻沒有出路,而海外置業(yè)恰恰在此為投資者打開了一條通道。
   數(shù)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投資者在溫哥華的購房比例已經達到29%,較去年的25%上升了4個百分點。受到中國因素的推動,溫哥華的房價在去年上漲了12%,今年繼續(xù)上漲。
♣弘博點評
   買房是假,移民是真,中國富人的海外置業(yè)潮究竟是因為限購而起,還是全球化生活狀態(tài)下的資產分配與避險?
   No4.:新婚姻時代
♣事件解讀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一句“離婚時婚前房產歸登記者所有”,引發(fā)了不少口水戰(zhàn),同時也將改變很多人的擇偶觀!案欢鄙耨R的不吃香了,“潛力股”才最in的。
   本月18日,北京豐臺法院一句“婚姻法司法解釋三”駁回了一女士確認房屋共有產權的訴訟。首例相關案件,終是以女方敗訴告終。
♣弘博點評
   說話什么都不靠譜,女人當自強,權當勵志戲看吧。
   No5.:中介關門潮
♣事件解讀
   在房地產市場迎來“寒冬”之時,與其緊密相連的地產中介也明顯“寒氣逼人”。
   繼中原地產證實將有60個門店暫停營業(yè)的消息后,這股關門潮也蔓延到了全國。21世紀不動產的二季報顯示,其在全國關閉的直營店達34家,而三季度,這一數(shù)字還在增加。
   早在2月份,鑫尊地產作為首家高調關店的中介公司,已經閃電關閉了50家門店。而北京另外一家排名前五的大型中介公司,截至目前已關閉了北京門店約40家。據一位中介公司負責人估計,行業(yè)今年共有3000家門店關閉,約5萬名經紀人失業(yè)。
♣弘博點評
   各種差價、中介費、貸款返點,一個也沒少賺,差不多就得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No6.:中國式暴力
♣事件解讀
   時逢淡市,降價對于開發(fā)商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對于買房者華麗麗的好消息,對于老業(yè)主,卻是赤裸裸的晴天霹靂。
   上海龍湖酈城大降價,上百名老業(yè)主“沖擊”售樓處一事,可以說是暴力的初始。隨著維權事件的不斷發(fā)生,“降價補差價”或是“原價回購”成了很多開發(fā)商對于老業(yè)主的承諾。目前至少已有上海、深圳等地的20余樓盤加入了“降價補差價”的行列。
♣弘博點評
   再大的利空都不能阻止中國人買房的步伐,對于開發(fā)商來說,首要任務就是hold住房價或急或緩的“上揚”曲線。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