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甲醇市場分析預測
2007-07-17 來源:阿里巴巴-化工資訊 文字:[
大 中 小 ]
展望2005年的甲醇市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比較多,市場局勢不是十分的明朗,市場的具體走勢將取決于屆時到底是多方占優(yōu)還是空方占優(yōu)。但總的來看,2005年甲醇市場仍將呈現(xiàn)強勢特征,產銷量還將保持較大幅度的增加,價格預計仍將保持在相對高位,至少在上半年不會出現(xiàn)大幅度的回落,但市場的波動性預計比2004年要大,市場的波動幅度預計將會超過30%以上。2005年甲醇市場的主要有利因素有:
一、國際甲醇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雖說現(xiàn)在我國的甲醇市場,國產甲醇越來越占主導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甲醇市場已完全游離于國際甲醇市場之外,成為一個封閉的甲醇市場。事實上,國際甲醇市場的變化狀況對我國甲醇市場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如果國外甲醇價格過低國內甲醇價格過高,勢必導致國外甲醇源源不斷地進入我國,這樣就會拉低國內甲醇價格;反之,如果國外價格過高國內甲醇價格過低,進口甲醇就會明顯減少,同時還會導致國內甲醇廠家紛紛想方設法出口,這樣就會抬高國內甲醇價格。
在國際上,80%以上的甲醇生產都是以天然氣為原料,天然氣的供應狀況及價格的高低對國際甲醇市場影響甚大。目前業(yè)內人士普遍預計,2005年國際油價將居高不下,平均水平將達到40美元/桶以上,可能會成為近幾年來平均油價最高的一年。受此影響,國際天然氣價格也將居高不下,年平均水平預計將達到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上,屬近幾年來的一個比較高的價位,這樣導致國際甲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其銷售價格也將居于高位。
二、下游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長。甲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我國是除乙烯、丙烯、苯之后的第四大化工原料,在化工、醫(yī)藥、輕工、紡織等行業(yè)具有廣泛的用途,光衍生物就有100多種。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2005我國的甲醇需求量仍將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有關專家預計,2005年我國的甲醇消費量將超過600萬噸,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甲醛領域消耗甲醇最多,2005年預計需要甲醇400萬噸,醋酸2005年預計需要甲醇70萬噸,農藥2005年預計需要甲醇約20萬噸,再加上其他化工產品對甲醇的需求,預計2005年我國化學工業(yè)對甲醇的需求量約520萬噸。另外,2005年醫(yī)藥行業(yè)預計需要甲醇約30萬噸,其他行業(yè)需求甲醇約70萬噸。
再者,國內甲醇生產成本的上升,也將使2005年甲醇價格處在一個較高位置。我國現(xiàn)有甲醇生產裝置200多套,大多以煤為原料,采用合成氨聯(lián)醇法生產。2004年煤炭供應空前緊張,價格大幅度提升,使得甲醇生產成本至少提高了200元/噸。從目前的種種跡象看,2005年煤炭供應緊張狀況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好轉,價格仍將居高不下,天然氣的狀況相對要好些,但最近也傳出了要漲價的風聲?偟膩砜,2005年甲醇生產成本不會比2004年低,有些廠家的上漲幅度預計將會超過5%以上。
2005年甲醇市場的主要不利因素為甲醇新建裝置大量涌現(xiàn),產能增長速度過快。由于自2002年3月份以來,甲醇價格一直呈現(xiàn)一種穩(wěn)步上揚走勢,同最低價格相比,甲醇市場的最高漲幅超過了120%,甲醇生產的利潤相當豐厚,高的廠家每噸純利超過了1000元/噸,因而甲醇生產廠家紛紛擴產和新建,使得我國甲醇的產能大幅度增加。
目前在建或擬建的大型甲醇項目有(部分):中海石油化學有限公司在海南建設的年產180萬噸甲醇項目,其中第一期工程為年產60萬噸甲醇;重慶化醫(yī)控股(集團)公司與日本三菱化工合資興建的年產85萬噸甲醇項目,總投資2億美元;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的甲醇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2.8億元;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華建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年產100萬噸甲醇項目,總投資20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年產40萬噸甲醇;哈爾濱氣化廠的年產25萬噸的新建甲醇裝置,目前該廠甲醇產能為14萬噸/年,新裝置建成后,該廠的甲醇生產能力將接近40萬噸/年;香港建滔化工集團與重慶長壽化工園合資建造的年產75萬噸甲醇項目,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屆時重慶的甲醇總產量將達到200萬噸,長壽化工園也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氣化工基地。這些新建甲醇裝置如果全部建成投產后,新增加的產能至少在500萬噸以上,將對我國甲醇市場特別是裝置所在地甲醇市場的供求關系產生明顯的影響,對甲醇價格的上漲產生明顯壓力。
另外,2005年甲醇市場還有個值得關注的事情就是“甲醇代油”工程的實施情況。由于我國自身的石油開采量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需求,每年不得不花費巨額外匯從國際市場上大量進口石油,特別是2004年7月份以后,國際油價大幅上漲,進口石油的花費越來越大,更是成為心頭的一個難言之痛。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我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至少在30%以上,大量的石油進口,不僅大量耗費了我國的外匯,而且危及我國的能源安全。近幾年來,國家一直在探索以別的新能源來替代石油的可行性,目前列入代油工程的主要有三項:甲醇代油、乙醇代油以及二甲醚代油。據專家論證,無證是從經濟性、安全性、環(huán)保性還是技術成熟角度而言,甲醇代油都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特別是M15(即在汽油和柴油中摻混15%甲醇)技術已是相當?shù)某墒,并且在山西、河南的示范運營都已成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甲醇代油”在我國的實施情況卻并不理想,2005年在這方面是否有個較大的突破,值得關注。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頁]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