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最大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我國聚碳酸酯產業(yè)發(fā)展綜述
2007-07-13 來源:中國環(huán)氧樹脂行業(yè)在線 文字:[    ]
一、現有狀況
    聚碳酸酯作為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的透明產品,國內外產能增長迅猛。2000年全球生產能力約為185萬噸,2001年為220萬噸,2002年265萬噸,2003年275萬噸,2004年增加到290萬噸,2005年預計達到325萬噸,年均增長率約為12%左右。  

    我國聚碳酸酯產能多年來一直較小,僅有3家企業(yè)維持生產,產能不足5000噸/年,年產量2000噸左右,隨著我國聚碳酸酯需求快速增長,目前我國掀起了聚碳酸酯合資合作建設裝置的熱潮,拜耳公司與上海華誼集團氯堿化工公司在上;@區(qū)建設20萬噸/噸聚碳酸酯裝置,預計一期5萬噸/年裝置將于2004年底投產,2006年初完成二期工程達到10萬噸/年,鑒于我國聚碳酸酯市場巨大需求,最終將使該聚碳酸酯裝置擴能至20萬噸/年,裝置生產主要是光學級產品,用于生產CD、DVD光盤、汽車照明系統等。  

    日本帝人化學正在浙江嘉興建設5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預計2005年4月投產,主要原料雙酚A噸由日本三井化學供應,氯氣和燒堿則來自當地企業(yè),一氧化碳自己生產,產品為通用級產品,主要供應電氣組件、汽車零部件的生產,計劃在2006年將添加一套5萬噸/年生產裝置;同時該公司在上海高橋貿易自由區(qū)獨資建設1.8萬噸/年聚碳酸酯、ABS復合物裝置,目前已投產,計劃2005年上半年增建2萬噸/年第二條生產線。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公司擬在四川建設10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預期2007年投產。  

    此外,國內還有一些企業(yè)與國外合作或采用國產化技術建設規(guī);厶妓狨ドa裝置,因此未來幾年我國聚碳酸酯生產將步入新階段,2006年國內生產能力將增至25萬噸/年左右,2010將達到50~60萬噸/年。針對我國聚碳酸酯潛力巨大市場,國外著名的聚碳酸酯公司不僅在我國合作建設生產裝置,還在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建設規(guī);b置,相對多裝置投資是針對我國市場的。  

    聚碳酸酯生產工藝進展主要發(fā)展趨勢是開發(fā)非光氣合成工藝以替代目前主要合成工藝界面縮聚光氣法,GE塑料和拜耳公司都開發(fā)各自的非光氣法生產技術并推向工業(yè)化生產,此外旭/奇美、三菱化學/三菱瓦斯、帝人公司、LG化學公司均開發(fā)出非光氣工藝技術,正在建設或計劃建設非光氣法聚碳酸酯裝置,非光氣法路線將成為未來聚碳酸酯的主要生產路線。  

    二、市場分析  
    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聚碳酸酯的需求由原來的紡織業(yè)用沙管轉向電子/電氣、光盤、建筑、汽車工業(yè)等領域,需求量急劇增加。1999年國內消費量約為14萬噸,而2003年消費量增高達到38萬噸,年均增長率約28%左右,遠遠高于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和其它通用工程塑料的增長速度。由于國內產量極小,我國使用的聚碳酸酯主要從國外進口。1999~2003年我國聚碳酸酯的凈進口量分別為13.8萬噸、23.5萬噸、21.2萬噸、34.2萬噸、38.1萬噸。2004年我國聚碳酸酯進口達60萬噸,另有聚碳酸酯制品進口10萬噸,而且尚未包括相當數量走私進來的聚碳酸酯,亦未考慮進口的成品和邊角料,所以實際國內進口與消費數據要比上述海關統計要高出許多,國內外聚碳酸酯界一致認為我國市場潛力巨大其相對穩(wěn)定。  

    1999~2003年我國聚碳酸酯市場快速增長主要是電子電氣產品、中空陽光板、CD和DVD光盤及非一次性飲用水桶和食品容器需求拉動,目前我國聚碳酸酯的消費結構大致如下:電子電氣及計算機配件約占42%;中空陽光板約占26.3%;CD和DVD光盤約為13.1%;飲用水桶和食品容器約占10.5%;復合材料和汽車工業(yè)等領域約占9.1%。今后幾年我國原有的主要消費領域仍將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勢頭,計算機和家用電器持續(xù)增長,該領域未來對聚碳酸酯的年均增長率約為10%-12%;鐵路、公路、機場及城市建設,對中空陽光板需求依然強勁,而且近年來國內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一帶利用聚碳酸酯加工生產板材企業(yè)經濟效益比許多聚合物樹脂生產企業(yè)好很多,預計中空陽光板未來對聚碳酸酯的需求年均增長率為12-15%左右;目前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光盤消費國,以前全部依賴進口光盤級聚碳酸酯生產,隨著拜耳公司上海光盤品級聚碳酸酯投產,未來幾年光盤對聚碳酸酯需求仍將保持20%以上高速度增長;專家預測未來國內聚碳酸酯需求增長最快的領域將是以聚碳酸酯為基材共混合金類復合材料,其中汽車工業(yè)將是主要拉動力。預計未來幾年我國聚碳酸酯的需求年均增長率將保持15~20%之間,2006年國內的聚碳酸酯市場需求量將達到80萬噸左右。國內產能仍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將從周邊國家日本、韓國、泰國等進口大量產品供應國內市場。  

    三、應用進展  
    目前全球聚碳酸酯應用已向高功能化、專用化方向發(fā)展,鑒于我國聚碳酸酯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均呈現快速發(fā)展局面,尤其是國內多套規(guī);b置的建設,加上汽車工業(yè)迅猛發(fā)展拉動,未來幾年我國聚碳酸酯工業(yè)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加快聚碳酸酯的應用研究。  

    首先國內生產企業(yè)應充分利用國內生產能力增加和在塑料改性及塑料合金方面積累的經驗,加快聚碳酸酯合金等復合材料開發(fā)、生產及應用,其中最為重要的是:  

    聚碳酸酯/ABS合金,聚碳酸酯與ABS共混物可以綜合聚碳酸酯和ABS的優(yōu)良性能,一方面可以提高ABS的耐熱性、抗沖擊和拉伸強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聚碳酸酯成本和熔體粘度,改善加工性能,減少制品內應力和沖擊強度對制品厚度的敏感性。目前聚碳酸酯/ABS合金發(fā)展迅速,全球產量約為85萬噸/年左右,我國需求量約為20萬噸/年左右。世界各大公司紛紛開發(fā)推出聚碳酸酯/ABS合金新品種,如阻燃、玻纖增強、電鍍、耐紫外線等品種,主要用于汽車工業(yè)、計算機、復印機和電子電氣部件等。國內主要研究與生產公司有上海杰事杰公司、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所、蘭州大學等單位。  

    聚碳酸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將PBT與聚碳酸酯共混制得合金材料可以提高聚碳酸酯流動性、改善了加工性能和耐化學藥品性。日本科研人員用聚碳酸酯和PBT在酯交換催化劑存在下,制得聚碳酸酯/PBT共混物,綜合性能良好,而且具有較好透明性;用與聚碳酸酯折光率相近的玻璃纖維增強聚碳酸酯/PBT,不但體系綜合性能優(yōu)良,而且具有很好的透明性,可以做玻璃代替材料。目前國外聚碳酸酯/PBT合金產品主要用于汽車保險杠、包裝薄膜材料、汽車底座和座位等。國內研究剛剛起步。  

    此外聚碳酸酯/PS(聚苯乙烯)合金、聚碳酸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金、液晶聚酯改性聚碳酸酯、PET/聚碳酸酯L(由乙二醇、低分子量聚已內酯和對苯二甲酸共聚而成的多嵌段共聚酯)與聚碳酸酯共混改性、聚(1,4-環(huán)已烷二甲酸-1,4-環(huán)已烷二甲醇)酯改性聚碳酸酯等值得關注和研究開發(fā)。  

    其次應緊跟國際發(fā)展潮流,加之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研究不斷進展,聚碳酸酯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要加快聚碳酸酯消費領域的拓展。  

    寬波透光的光學器械, 聚碳酸酯片材特別適宜于制作眼鏡鏡片,在聚碳酸酯分子鏈中引入硅氧基團,可以提高其硬度及耐擦傷性。聚碳酸酯作為高折射率塑料,用于制作耐高溫光學纖維的芯材,若在聚碳酸酯分子鏈中的C-H鏈為C-F鏈所取代,則可以對可見光的吸收減少,能有效降低傳遞途中的信號損失。另外聚碳酸酯良好透光性,在透明窗材、高層建筑幕墻、機場和體育場館透明建筑材料等方面應用非常普遍和具有潛力,今后重點是提高表面硬度和抗靜電性。  

    阻燃環(huán)保的通信電器,今后應重點開發(fā)阻燃聚碳酸酯用于通信電器領域中,因此無污染阻燃聚碳酸酯材料成為開發(fā)重點,溴系阻燃劑由于毒性在減少使用,而無鹵環(huán)保磷系阻燃劑會明顯降低聚碳酸酯的熱變形溫度和沖擊強度,因此比較適宜的是有機硅系阻燃劑。另外隨著通信電器輕量小型化對聚碳酸酯材料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聚碳酸酯/ABS合金就特別適宜在通信電器及航空航天工業(yè)中應用。  

    表面金屬化的汽車部件,聚碳酸酯表面金屬化后具有良好的金屬光澤及高強度,廣泛應用于各種汽車零部件中,但是電鍍過程中會降低它的沖擊韌性,因此采用彈性體與聚碳酸酯進行共混合改性,所含彈性體分散了致開裂應力,雖經電鍍也不會降低其沖擊韌性,因此電鍍級聚碳酸酯樹脂非常具有開發(fā)前景。另外表面金屬化的聚碳酸酯還可以作為電磁波的屏蔽材料,應用計算機中。  

    低殘留有害物的食品容器,工業(yè)合成聚碳酸酯是雙酚A型,由于合成時候有微量未反應的單體雙酚A殘留在樹脂中,在作為飲用水桶和食品容器時候,易被溶出從而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因此要開發(fā)衛(wèi)生級的聚碳酸酯樹脂,用作飲水桶和其他食品容器的生產與使用,作為飲水桶和其他食品包裝材料及容器聚碳酸酯在國內應用前景非?春谩

  
    防開裂脆化的醫(yī)療器械,聚碳酸酯具有諸多優(yōu)異性能,目前已經應用醫(yī)療器械中,由于其耐化學品性較差,在化學藥品存在下易引起內應力開裂,如聚碳酸酯在人工透析器、人工肺等醫(yī)療器械中應用要解決高溫消毒導致裂紋的老化現象,若克服這些缺點,聚碳酸酯在醫(yī)療器械中應用可迅速擴大。  

    目前我國聚碳酸酯工業(yè)生產、消費及應用都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新階段,針對我國現狀除了加快聚碳酸酯應用研究外,還要加快國產化技術產業(yè)化進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萬噸級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生產技術日趨成熟,成為非常具有前景的綠色生產工藝,國內應多方協作推進產業(yè)化進程。  

    另外國內生產企業(yè)應避開盲目引進和建設聚碳酸酯裝置,可以避開競爭熱點,加快聚碳酸酯的原料如雙酚A等生產。據中國環(huán)氧樹脂行業(yè)協會(www.epoxy-e.cn)專家介紹,目前國內雙酚A主要用于環(huán)氧樹脂,90%的生產能力為藍星新材料無錫樹脂擁有(萬噸/年),但缺口較大。未來如加上聚碳酸酯的需求則缺口更大,因此要大力發(fā)展,從另一方面促進我國聚碳酸酯工業(yè)發(fā)展,同時也有效規(guī)避市場風險。  

    由于國內目前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現有的中小型生產裝置應加快技術引進,邊生產邊消化吸收,不斷做大做強,同時配套生產一些聚碳酸酯復合材料,建立自己銷售網絡,形成具有特色的聚碳酸酯加工應用企業(yè)。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