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服裝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 百姓消費中有點暈
2007-02-12 來源:青海新聞網(wǎng) 文字:[    ]

  前不久,市民毛小姐從位于東大街的某服裝專賣店選購了一款今年流行的五分褲。因為是老主顧,經過討價還價后,毛小姐以260元的絕對低價拿到手,這個價格比打了6折還要便宜四五十元。毛小姐心滿意足地拿著新褲子出門的時候,習慣性地看了看“建議零售價”的小標牌,結果發(fā)現(xiàn)標牌有點異樣,她用手輕輕摳了一下,那個標著398元的建議零售價小牌子掉了下來,下面還有一個全國零售價,僅為78元。

  和其他日用品相比,服裝的利潤一直是商家諱莫如深的。到底一件衣服能掙多少錢?這個問題只怕除了商家,誰也不好說。去年12月份,市民馮女士和朋友到蘭州購物,在東部批發(fā)市場選購衣服,她看中了一條連衣裙,經過討價還價,以一百多元成交。馮女士正準備交款,這家店里來了一名拿著大塑料袋子的批發(fā)戶,雖然兩方談價時竊竊私語,但馮女士還是聽清楚了他們的成交價格是每條20元。批發(fā)價和零售價差價如此大,讓馮女士難以想象,馮女士欲重新講價,但批發(fā)商無論如何也不再給她更低的價格了。

  牌子魚龍混雜

  近年來,省城的衣服價位偏高,尤其是今年,不管是在大型服裝商場,還是在繁華街頭的專賣店,衣服價位比往年要高出很多。商家告訴顧客,今年衣服上價高,而且這款衣服是什么什么牌子。凡是掛著小標牌的衣服,不管“絲路”“都市女孩”還是別的什么名稱,不管你聽沒聽說過,都是“名牌”,都要賣好價錢。

  相信一般消費者遇見這樣的牌子基本是兩眼一抹黑,到底哪些是知名品牌,哪些又是雜牌呢?而且,現(xiàn)在那些“傍名牌”的服裝產品較為泛濫,“鱷魚”“老人頭”的所謂名牌衣服,也經常被低價銷售。冒牌貨標價比真品貨低一點,有些人圖便宜就買了。

  價格虛高嚴重

  一名在西寧從事十多年服裝生意的老板透露說,服裝行業(yè)實際上是一個暴利行業(yè),標價三四百元的服裝,成本價不過三四十元,標價七八百元的服裝,成本價不過一百多元。一般的服裝店都雇用一到兩名售貨員,只要貨進得對路,一天賣出去一件,人工工資、房屋租金、稅金就全都有了,多賣就是掙的。這位老板說,一般的服裝,利潤有3倍—5倍,多的可以達到10倍以上。利潤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價格“高報低打”,另一個是以次充好。一件進價100元的服裝,可以標到800元,打8折的話還有500元的利潤,打到5折還有300元的利潤,但砍價能砍到5折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

  應當理性消費

  同小商家的打折、甩賣相比,大商場的促銷方式可謂花樣繁多,尤其是節(jié)前的消費高峰期,返券、抽獎等等活動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談到促銷和誠信經營的關系問題,省紡織品大樓的一位負責人說,規(guī)范、合適的促銷手段是經營活動所必須的,但是一些不正常的促銷手段,沖擊正常的經營秩序,擾亂市場,也會傷害到消費者的利益。從商家來說,由于存在聯(lián)營、租賃場地等多種經營模式,所以會出現(xiàn)產品魚目混珠的現(xiàn)象。但是這樣做的時間一長,一旦被消費者看穿,商家就會失去信譽。所以,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定位,商家應誠信經營、規(guī)范服務,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從消費者的角度說,“天上不會掉餡餅”,商家不會做賠本的買賣,應該理性消費。越說得玄乎的讓利活動,越有問題,要學會比較同檔次、同水準的產品,注意品質、產地、成分等細節(jié),不要被那些所謂的品牌貨迷惑。隨著省城經濟環(huán)境的改善,一些國內外知名品牌服裝也走進了青海,在真假名牌之間,消費者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切不可盲目迷信。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