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澤瀉經營要謹慎
2007-03-13 來源:中藥資訊網 文字:[
大 中 小 ]
今年四川、江西、福建澤瀉已產新,經筆者調查,今年澤瀉是大豐收,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種植面積太大。是進入2000年后的最大一次種植面積,四川達到3萬余畝,比上年增加了1萬畝左右;江西、福建達到5500余畝,比上年增加了1300余畝;廣西達到8200余畝,比上年增加了2500余畝。
(二)單產量特高。是澤瀉有史以來畝產量最高的一年,四川各產區(qū)平均畝產都在200~240千克之間,比往年增加30~50千克/畝,造成以上兩條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點:
①物極必反因素。高價刺激農民積極性,由于上年澤瀉收購價各產區(qū)均價都在5元(千克價,下同)以上,雖然單產不高,但農民還算有點利潤。播種前開始直至大田移栽后的一個月,整個期間價格算是暴漲,信息時代的通信設備的普及化使農民對澤瀉平時的行情了如指掌、尤其在移栽后期澤瀉價攀升到十幾元,農民把本來當草的澤瀉苗(腳苗)當成了寶,全部移栽到大田,造成種植面積增加。
②氣候因素。今年的冬天氣候很好,即太陽多、氣溫高,從中秋節(jié)開始至十二月上旬(大雪節(jié))。每天都是曝太陽,使得在田里半死不活的澤瀉苗重新獲得新生,結果是比任何一年長勢都好。
當前產地的收購價,90%~93%干度的貨在4元左右,每畝單產值800~1000元之間,農民心里暗藏著喜悅。
再從當前人氣上看,人氣的確很旺,這是造成今年產量與價格不相符的主要因素。來自于全國各地的藥商都在產新時從產地購進大量的貨源,而且吃飽一批又來一批,前赴后繼,但終歸產地還是剩下大量的貨源。從客商心態(tài)上了解到,購回去都是春節(jié)后能賺點錢就賣,其中有一部分客商是因為年底款項全部已收回,處于資金空閑期,而澤瀉恰好是年前的最后一個產新品種,因此為了讓這部分空閑資金得到時刻運轉,只好把澤瀉盯上,開年后賣了再正常運轉其它品種。
根據以上一些現狀來看,筆者產生了幾種想法:
(一)根據多方調查。2007年澤瀉供遠遠大于需,到下年產新時將有2500噸到3000噸庫存。
(二)澤瀉的運行出現了兩個極端。從產量上講,收購價掉到3元絕對不叫低價;從人氣上講,收購價漲到6元都不叫高價。我常常用中藥和西藥相結合來治療價格毛病,即:把產量比作中藥,把人氣比作西藥。結果西藥治標,中藥治本。也就說產量才是一個根本的杠桿,人氣只能是暫時的一聚。一個是組成供需矛盾的基本因子,而另一個則是組成供求矛盾的基本因子,這兩種矛盾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大部分藥商都在這兩個概念上混淆而發(fā)生錯覺。
(三)春節(jié)后謹防出現惡性循環(huán)。由于今年省外藥商在產新時大量進貨,這就造成春節(jié)后外省先銷它的庫存,可能出現較長時間的一個時段不到產區(qū)進貨,加上春節(jié)后澤瀉開始生霉,產地持貨者每年習慣性的虧本扔貨(眼不見心不煩的心態(tài)),一下子把省外價格沖下來,省外價格下來,產地更難賣,以此可能產生惡性循環(huán)。
(四)廣西澤瀉是春節(jié)后澤瀉難漲價的主要殺手。廣西今年沒出現霜凍,面積增加,長勢很好,總產量靠近歷史高產年頭。廣西今年比去年增產1200~1500噸,并且收購時間長達三個月以上(從3月份到6月份),當廣西貨收購至尾聲時,四川澤瀉正好進入播種期,因此廣西澤瀉在整個澤瀉產業(yè)的上半年,無論從價格拉動上、產量發(fā)展上、銷售時差上都是個殺手。
(五)2007年澤瀉產量可能自然上升,造成播種后再掉價。根據目前農民的單產值看,農民很滿意此品種。當6月底把種播完后,是增是減,此時已基本明朗,消息立馬傳遍全國,若是增產,下半年將出現再次掉價。
(六)上年陳貨的積壓和現在新貨產量的巨增,可能將造成2007年某個時段銷售上出現萬人過獨木橋的現象。
(七)若2007年需求澤瀉的客商們在購進時出現相對集中的時段,那么那段時間的澤瀉可能漲價。
由此可見,2007年澤瀉經營需謹慎,此意見僅供藥商參考。不足之處還請諒解,并提出寶貴建議。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頁] [
返回頂部]